
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
此前,3月27日至31日,“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”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举行,这是由科技部、国家发改委、国务院国资委、中国科学院、中国工程院、中国科协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的社会活动,本届年会主题为“新质生产力和全球科技合作”,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名演讲嘉宾齐聚一堂,共议科技创新、培育新质生产力,为全球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、新启示。
海微创始人、CEO李林峰受邀参会,并于3月31日上午,在BOE技术策源地活动丨f-OLED专题中,围绕《柔性OLED在车载显示领域应用》进行了分享。
全球视野下的领先实力
海微作为全球车载OLED显示总成出货量第一的Tier1,服务了国内外十多家OEM主机厂,产品搭载于30多款在售车型,如3月29日开始交付的蔚来行政旗舰轿车ET9,其座舱内多达6块OLED显示屏由海微开发、供货。近三年来,海微车载OLED出货量逐年递增,并始终保持全球市场的领先地位。
这不仅体现了市场对OLED技术的认可,也是海微践行全球科技合作、拥抱先进生产力、与客户共享创新成果的坚实体现。
携手攻坚克难
自2017年起,海微与京东方就围绕柔性OLED显示技术上车开启了合作,多个行业首创技术相继落地。从2020年5月蔚来2.18寸全圆屏实现f-OLED首次上车,到今年3月首款On-Cell Touch f-OLED屏幕量产,一系列成果见证了双方合作的深度与创新力。但是,f-OLED在车载显示领域普及之路并非坦途,李林峰详细分享了海微在攻克技术&工程难关方面的一些经验。
在寿命提升方面,通过材料迭代、引入Tandem多层架构等一系列优化,最新一代车载OLED产品亮度寿命已大幅度提升43%,满足了车厂严苛的生命周期耐久性标准。
针对座舱显示界面特殊性导致的残影问题,从Panel工艺参数、成膜质量等源头着手严控,并结合驱动芯片设计和UI设计优化,有效改善甚至规避了这一问题。
对于低灰阶问题,从Panel工艺一致性、驱动芯片电压精度等多方面提升模组低灰阶水准,改善了中大尺寸f-OLED的显示质量,为暗场画面呈现做足了保障。
赋能产业发展
在产业赋能层面,海微与OEM主机厂联合向面板厂定制开发了多款车载OLED面板,海微数字化工厂中的工业自动化手段确保了产品制造过程的一致性,采用机器视觉系统保障产品质量,推动整个车载显示产业朝着更高效、更智能、更可靠的方向发展。
随着用户对OLED显示技术所带来的极致视觉体验的不断认可,更多车厂会将其纳入到中高端车型的配置中,由于f-OLED优秀的柔性特点,其能更好地与汽车内饰设计相融合,在形态上也会更加多样化,赋予了设计和交互体验更大的发挥空间。但同时,价格和产能成为其当前面临的两大挑战,制造过程复杂、质量控制难度大导致成本居高不下且交付周期L/T过长,但随着技术发展和规模化应用的推进,成本长期呈降低趋势;而消费电子产品中OLED搭载比例的提升可能挤压车载OLED面板所能获取到的产能,这就需要主机厂、Tier1、面板厂共同基于未来市场趋势,提前规划产能扩充,准确做好需求预测,以达成稳定的交付和长期合作。
最佳创新实践
在创新实践方面,海微联合京东方开发的15.6" f-OLED运动卷曲显示屏 Rollable Display,凭借对直流无刷电机及精密运动铰链等多项关键技术的自研能力,确保了柔性面板运动的稳定性,为车载显示形态创新开拓了新路径。
海微对车载显示画质有着极致的追求,由海微自主定制开发的28nm PQIC,支持4K分辨率并自带AI处理单元NPU,能对显示画面进行实时渲染及动态增强,进一步提升屏幕显示效果。同时,海微在车载显示屏制造与检测设备上也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研发、自制,实现对屏幕总成制造过程的高度自动化及参数可量化。在研发及装备上的投入,都是海微在新质生产力驱动下,不断创新,为客户和用户带来更优质体验的生动实践。
在2025中关村论坛上,海微展示了在柔性OLED车载显示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创新成果,也分享了对行业未来发展的清晰洞察。海微将继续与各方合作,推动技术进步,助力智能座舱领域的发展,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。
声明: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。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本站网立场。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,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,请联系本站处理。 举报投诉